学院新闻

丁同民:充分发挥国赛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豫见国赛话技能

作为我国技能人才领域的顶级盛会,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今年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为深度挖掘大赛价值、传递技能人才成长正能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携手新华网重磅推出系列高端访谈节目《豫见国赛话技能》。第三期节目主题为“技能助力就业增收”主题,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丁同民在访谈中,围绕技能人才体系建设、竞赛引领作用、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分享河南实践。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4858_944.jpg

“这场大赛不仅是技能竞技的舞台,更是河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丁同民表示。这场我国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职业技能赛事,为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河南作为东道主,正以全新的姿态全面展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中原实践”。

他表示,“近年来,在三届国赛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们以高质量筹办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为引领,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理念,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河南赛事体系。”据介绍,河南连续三年举办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全省每年开展职业(工种)竞赛超100个、赛事活动超1000场,推动10000名以上选手获得相应证书。所有省辖市都组织了市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并向县区延伸,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近年来,河南在世赛中获4金1银3铜、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连续两年蝉联世赛金牌,国赛前两届总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为确保技能竞赛活动可持续发展,河南健全了有力的竞赛保障体系。“河南自2023年成为国赛承办地以来,新建了5个世赛中国集训基地、120个省级集训基地、70个省级世赛重点赛项提升项目基地、20个省级技能竞赛公共实训基地。”同时建立了省、市、集训单位三级竞赛工作领导机构,重点培养裁判、教练、场地经理、竞赛主任等骨干力量,以及培育技术优、实力强、前景好的赛项保障单位。

目前,河南户籍人口全国第一,常住人口9785万人,劳动适龄人口5696万,技能人才的总量达到了1969.7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是691.18万。丁同民介绍,“现在的先进制造业,不缺普通劳动者,这些岗位可用机器来代替。而机器代替不了技术技能岗位。现在企业迫切需要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来进行工艺创新和技术革新。”因此,技能人才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重点培育乃至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当中都起到关键作用。

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河南省在与人社部连续签订四轮部省共建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备忘录的基础上,连续三年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作为省重点民生实事之首。“我们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强化激励、加强监管,从而推动技能培训评价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频共振。”丁同民补充道。

据介绍,近年来,河南聚焦“7+28+N”重点产业链群建设需求,靶向布局技能人才培训评价,实施差异化培训评价补贴政策。丁同民举例说:“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与华为、阿里等企业合作培养‘持证数字技能人才’5.8万人,输送到省内3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同时,打造“河南护工”等十大省级品牌,打造“洛阳汉服妆造师”“淅川汽车减震器制造工”等区域级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助力地方招商引资、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金字招牌”。

为健全激励机制,河南大力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每年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鼓励企业打破学历、资历、年龄等限制。丁同民表示:“我们推动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与专技职称衔接对应,大力破除技能人才发展的瓶颈制约。”

访谈中,丁同民还分享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姜雨荷技能成才的故事。据介绍,姜雨荷2017年初中毕业后曾南下务工多年,后进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学习并立志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在学校支持下,经过姜雨荷个人努力和专业老师指导,她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获得世赛金牌之后,学校给姜雨荷解决了事业编制,她还在21岁就评上了正高级职称。

丁同民认为,技能人才培训评价的主体是企业,是广大的市场主体。近年来,河南始终坚持发挥市场主体的自主评价作用,目前正在借鉴并推广“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的模式,引导鼓励市场主体成为技能人才培训、评价的重要力量。

“目前,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主要是缺乏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丁同民表示,企业可以和技工院校合作开展项目培训和订单式培训,一些龙头企业可以按照“产教评”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助力更多技能人才的路可以走得更宽更远。

河南现有97所技工院校,包括普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类。丁同民介绍:“普通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级工,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高级工、中级工,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预备技师和高级工。”之前,这些学校的招生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年逐步转向高中生乃至专科生,还有一些本科生毕业之后又到技师院校参加技工教育的情况。

发挥技工院校在技工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河南推动技工院校深化与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合作。丁同民说:“我们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推广‘订单班’‘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模式,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河南与比亚迪、奇瑞、宇通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电池装配、智能驾驶等领域技能人才。

“我们加速企业和技工院校的紧密结合,通过建设厂中校、校中厂,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丁同民表示,通过工学一体化、产教融合的大力实施,尽最大程度实现技工院校的学生“一入学就入职、一毕业就就业”,切实把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规则变为学校的课程和教材。

如今,河南技工教育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丁同民欣喜地说:“家长、孩子跑到技工院校要上学的情况越来越多。”在青年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河南将开展青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丁同民表示:“我们实施‘金蓝领’青年技工提升、‘百校千企’合作和竞赛引领青年成才计划,对青年高技能人才在特级、首席技师评聘中给予倾斜。”河南特别聚焦35岁以下的青年技能人才,采取超常规的举措,缩短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周期,助力技能青年快速成长成才。

“我们还将通过政策支持、宣传引导、薪酬激励、荣誉赋能等措施,让广大青年技能人才认识到:成才道路不止一条、技能人生同样出彩,从而带动更多青年人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丁同民表示,实践会再次证明,技能照亮前程,照亮的不仅是青年人技能就业和成长成才的前程,也会照亮技能强企和企业增效的前程,也必然会照亮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前程,乃至通过技能出海、技能共享会进一步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程。

正如这场在郑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所展现的那样,河南正以开放的胸襟、创新的举措、坚实的步伐,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推进技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河南力量。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太行山路
与纬八路交叉口路西(火车站乘
113路公交车)
邮编:462000  
招生咨询电话:0395-3138579  
值班电话:0395-6100076 
联系邮箱:lhjsxy@yeah.net
  • 官方微信号
  • 招生就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