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选手介明鑫:金牌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2025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上,当“自主移动机器人(世赛选拔项目)”金牌得主的名字被宣布为“介明鑫”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刻,聚光灯下的荣耀属于这位沉着冷静、技术精湛的年轻选手。然而,这枚沉甸甸的金牌,绝非偶然所得,它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是成千上万次的调试与失败、是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

为了备战此次大赛,介明鑫开启了长达一年的高强度训练。每天清晨六点半,实验室的灯光已经亮起;深夜十一点,他仍在反复优化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训练中,他经历了无数次机器人失控、程序崩溃、传感器失灵的挫折。但他从未退缩,而是将每一次失败视为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寒冬酷暑,汗水浸透工装,指尖磨出老茧,他始终咬牙坚持。指导老师评价他“对技术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正是这份极致专注与百折不挠的韧性,让他赢得了金牌的荣光。
面对国赛新增的“障碍物导航”模块,介明鑫在激光雷达算法调试上展开“毫厘级攻坚”。为解决一个突发的定位漂移问题,他连续工作36小时,反复测试、修改代码、调整硬件,最终在黎明时分找到了解决方案。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建图失真问题,他连续三周每天仅睡5小时,重构点云匹配流程,最终将误差从1.5厘米降至0.3厘米。当发现强光导致激光雷达反射率异常,他立即连续48小时优化参数,开发出解决难题的新模型。

为攻克“穿越狭窄通道”任务中的路径交叉难题,介明鑫进行了500次以上参数修正和9次版本迭代,测试、调整、再测试……他的操作刻满了时间,形成了融于细胞的肌肉记忆。最终机器人动态避障成功率提升至98%,建图效率提升40%。决赛当天,面对突发的场地干扰,介明鑫冷静切换备用方案,在3分钟内完成现场修复。机器人如灵巧的猎豹穿行于障碍之间,精准识别并抓取目标物体,动作行云流水,最终他和搭档以零失误的成绩夺冠。
没有哪一次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介明鑫在赛后分享道,“每一次调试,哪怕失败了,也让我离正确答案更近一步。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光。”如今,介明鑫已入选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但他始终记得,那枚闪耀的金牌,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由无数个清晨的专注、深夜的坚守和一次次失败后重新开始的勇气,一点一滴铸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