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推进会系列活动二 机电类《安全教育》编写讨论会
2025年4月18日下午在图书馆三楼317会议室分会场,河南省世界技能大赛推广中心同世赛研究中心(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就机电类专业《安全教育》书籍的编写进行深入交流,本次讨论会由我院机电类高级教师杨林主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工程实训中心主任徐国胜教授、原书记张玉洲书记作主要发言,河南化工技师学院、许昌学院技师、开封技师学院等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徐国胜教授重点阐述了《安全教育》教材结构与内容设计。徐教授认为技师学院机电类《安全教育》教材需遵循“模块化+实践导向”的结构框架。教材应划分为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应急处理三大模块,每章设置“学习目标—核心知识—案例剖析—技能实训”的递进式内容链。例如,机械安全模块需涵盖设备操作规程(如锁闭装置使用规范)、个人防护用具选用标准,并嵌入数控机床操作场景中的风险识别流程图机电类安全教育需突出行业特性,在电气安全章节中整合触电急救步骤、漏电保护装置原理及维修电工实操规范,同时引入企业真实事故案例(如设备短路引发的火灾)进行归因分析教材还应设置“安全隐患排查任务单”“应急演练脚本”等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仿真车间环境中完成风险评估报告撰写。
张玉洲教授认为《安全教育》教材的呈现形式与教学适配。教材需采用“图文+多媒体”的复合呈现方式,机电设备结构图、安全操作流程示意图等视觉化内容占比不低于30%,重点标注GB 5226.1等机械电气安全国家标准的关键条款。通过二维码链接嵌入微课视频(如液压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演示),并设计“安全知识闯关”“设备隐患AR识别”等数字化互动环节。教学安排需与实训课程深度融合,建议采用“2+4+2”课时分配模式:2课时理论讲授(如冲压设备安全距离计算)、4课时车间实操(如佩戴绝缘手套进行带电设备检修)、2课时案例复盘(如分析机械臂夹伤事故的人机工程学缺陷)。配套开发虚拟仿真软件,模拟起重机超载倾倒等事故场景,强化沉浸式学习体验。
我院教师杨林分享了自己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他认为《安全教育》教材要具有教材评估体系与校本特色。建立“过程性+认证式”双重评估机制,日常考核包含安全日志记录质量(如每周设备点检表填写)、实训行为规范评分(如工具摆放合规性),终结性考核对接特种作业操作证(如电工上岗证)考评标准。教材需凸显校本特色,依据学院实训基地设备类型(如ABB工业机器人、FANUC数控系统)编写针对性案例,在电气控制章节重点解析本校配电房双回路供电系统的安全设计。定期邀请企业安全工程师参与教材修订,新增智能制造领域的风险防控内容(如协作机器人安全协作区域设定),并附“行业安全动态”栏目收录最新发布的机械安全标准。